1、商业银行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
会计工作是商业银行营运管理工作的要紧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进步过程中发挥着要紧的基础性用途。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进步和国家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加快,对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需要也愈加高。
从近几年金融界基层营业机构会计部位频繁发案看,现在商业银行会计职员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容忽略的问题。一些基层管理职员借助职权,授意、指使、强令会计职员篡改会计数据,假造账册,账外设账,搞账外经营,转移银行资产;一些会计职员不坚持原则,不正确履行职责,为违纪违法行为提供便捷,为了小团体利益甚至与基层管理职员串通一气,合谋作案;还有一些会计职员借工作之便,借助会计管理中的漏洞,违章操作,盗用银行资金,导致银行资产损失。同时,商业银行会计稽核办法、方法、方法落后,现在的稽核工作仍停留在系统二次录入、手工验核凭证,凭经验审核的事后稽核阶段,事前、事中稽核十分脆弱,会计工作的第二道防线形同虚设。这类问题的存在,严重干扰了商业银行会计工作职能的发挥和会计信息水平,为商业银行的飞速发展留下了隐患。因此,商业银行应当从加大基层营业机构会计核算管理和改革基层营业机构会计职员管理入手,由分支机构会计部门向基层营业机构委派主管会计和稽核职员,受派职员代表委派部门监督委派单位的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通过会计核算参与内部管理,对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规范化、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起到应有些用途。
2、商业银行会计委派制的主要内容、运行程序及意义
1确定派出会计职员的相对独立地位,明确受派职员的管理。这是实行会计委派制的首要条件条件。为保证委派的会计职员工作独立,委派部门应付受派会计职员的待遇、薪资、福利、组织关系等原则上实行集中管理。派出会计管理部门为受派会计职员的管理机构,受派会计职员的人事关系、组织关系、薪资关系、业务档案等全部调入派出会计管理部门。受派职员被授与肯定行政职务级别,享受同等职务待遇,由相应部门(如会计管理部门、人事部门和纪检部门)联合任免。
2明确受派会计职员的基本条件,条件要详细且符合实质。这是关系到委派制是不是切实可行的问题。基本条件可定为: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熟知学会并自觉认真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商业银行的各项规章规范;获得会计师证,拥有与工作职位相适应的会计技术专业资格;在商业银行从事会计工作满三年(含三年)等需要。
3明确受派会计职员的权限职责。受派会计职员的权责依据制约原则规定为:(1)负责管理、指导基层营业机构的平时会计业务,明确基层营业机构会计职员的职位责任、操作步骤和职位设置,对基层营业机构经办的各项业务把关、授权,督促落实职位责任制。(2)负责要紧业务会计操作的审批授权。(3)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4)依据相互制衡原则,限制派出职员的业务范围。
4确定受派会计职员的考核方法。受派会计职员应按期向派出会计部门汇报工作,服从派出机构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年度终了,派出机构对各项会计工作任务的组织完成状况,各项会计规范的贯彻实行状况,业务核算差错和稽核结果,防范风险和职工业务技能等状况进行考核。
依据商业银行营运管理的特征,商业银行推行会计委派制应遵循“任职资格考试→任职职员培训→清理清查→委任委派→期间考察→期满考核”的运行程序,每1年(或2年)作为一个周期。
商业银行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主如果:
1可有效提升基层营业机构的核算水平,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因为明确了委派会计职员相对独立的监督地位,并被赋予肯定的权利和承担相应责任,受派职员可充分发挥“监督、规范、指导、桥梁”有哪些用途,严格把好基层网点会计核算关,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升会计信息水平,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同时也能为各行训练、培养一批会计管理人才。
2加大了会计核算的事前、事中管理,强化了会计工作的“第二道防线”用途,一定量上防范和解决基层营业机构的经营风险。
3会计委派制的推行对营业网点职员勉励用途显著。因为委派职员是面向系统内会计职员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可使一批业务能力较高、责任心较强、遵守职业道德、拥有好品质、工作作风及肯定组织协调能力的职员崭露头角;同时,受派职员可享受肯定的待遇。这类举措将对基层职员产生触动,在基层营业机构打造一个“学业务、比先进”的好环境。
[1][2]下一页